生機勃勃的山林,萬紫千紅的田園,碧波萬頃的海面.......今年4月22日,是第53個世界地球日。在這個向“地球家園"表達敬意的特殊日子里,我國將繼續沿用“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"作為活動周的主題,引導全社會樹立“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"的生態文明理念,動員全社會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。這也體現了我國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參與全國生態事業發展的態度和決心。
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,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賴以居住的美好家園,“珍愛地球"需要形成綠色生活方式,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,通過綠色低碳生活,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。
愛護地球,我們可以這樣做
▲ 綠色出行
選擇自行車或者公車、地鐵、電車等公共交通工具,節約汽油,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。
▲ 隨手關燈
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,用完電子設備后及時拔掉電源。
▲ 參與植樹
植樹造林能夠保持水土,防風固沙,防治大氣、噪聲污染等,能大大改善我們的生態環境。
▲ 購買節能電器
據有關資料顯示,在同一瓦數之下,一盞節能燈比白熾燈節能80%,平均壽命延長8倍,熱輻射僅20%。而這僅僅是電燈泡,如果我們將家中的高耗能電器都換成節能電器,或者在購買家電時直接買節能型,不僅可以節約電費開支,也減少了電力的耗費。
▲ 不使用塑料袋
自帶購物袋,不使用塑料袋。同時,要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餐盒或一次性筷子。
▲ 垃圾分類
這幾年,垃圾分類廣為提倡,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應積極響應,將廢棄物分流處理,利用現有生產制造能力,回收利用回收品,變廢為寶。
▲ 拒絕過度包裝
過度包裝不僅加重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,還增加了垃圾量,污染了環境。我們應從日常生活中,拒絕過度包裝,減少自愿的不合理使用。
▲ 節約用紙
節約用紙便是保護森林,節約用紙從點滴做起,如打印文件可以雙面;用過的紙張可以反面利用;合理用紙,拒絕過量使用(如抽紙、廁紙等);衣服口袋里裝塊手帕,減少紙巾使用等。
▲ 節約用水 藍色星球一滴都不能少
水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,節約用水,我們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(洗漱、洗澡、做飯、洗車、洗衣服等)做起。